400-123-4657

公司动态 分类
Kaiyun开云官网光伏产业现状十篇发布日期:2024-04-18 浏览次数: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简称PV(photovoltaic),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世界各国为了尽可能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不断地发展光伏组件技术。目前,全球的光伏产业的产能在迅速扩充,在2008年金融危机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全球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增长了49%,而2009年、2010年光伏产业的装机容量的增长率都超过了70%。

  我国也专门针对光伏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2012年上半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了35%。这些增长的数据大部分是由中国创造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由于生产成本较低,我国成为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基地,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但是,我国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下游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国内还没有掌握该技术,因而国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发电成本的数倍,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这就是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已经达到了50GW~60GW,而全球的需求也只有25GW~30GW。此外,由于美国和欧盟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将使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状况难以持续,从而加剧光伏组件产能的继续过剩。

  2009年和2010年整个行业高速扩张,欣欣向荣,然而,仅仅过了两年形势便急转直下,2012年全行业更是陷入集体亏损。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洲正在经历严重的债务危机,信贷出现紧张局面,光伏市场状况不佳。目前,光伏行业停产破产等层出不穷,企业从市场上拿到资金亦十分困难。

  面对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及国内经济形势下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困劲,美国首先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了双反调查。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1年11月,美国开始立案调查中国75家光伏企业。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决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2012年5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10日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无独有偶,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之后。2013年5月15日,欧盟委员会与欧盟成员国就对华太阳能产品加征反倾销临时性关税进行闭门磋商。根据欧盟贸易委员会的规则,如果欧盟27个成员国中投反对票的成员国少于15个,那么欧委会将会在6月6日起对中国输欧太阳能产品征收临时性关税。据国内媒体报道,在5月24日的投票中,德国、英国、荷兰、瑞典等18个国家投了反对票。此外,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四国选择站在欧委会一边,而波兰、西班牙、奥地利、罗马尼亚、拉脱维亚五国选择了弃权。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决定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为打击以法国为首的5国投赞成票的国家,中国高调对欧洲红酒进行双反调查,明显针对法国。

  经过多轮谈判,2013年7月27日,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协议。8月6日,此项协议正式实施,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高的一起贸易争端落下帷幕。

  目前,我国的市场现状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巨大产能对国际市场影响巨大。光伏产业大量立项,除了企业投资者的逐利心态外,更有一些地方政府政绩顾虑。作为新兴产业,大量吸引光伏企业投资,不但可以增加GDP,更可以获取城市经济发展的政治资本。有的城市根本不具备开展光伏产业的基础条件,没有产业配套,就从头做起,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另一个是中国无法处在产业链上游,受他国影响大。由于盲目投资,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快速,目前产能已处于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还相差太远。光伏行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现象仍十分严重。行业景气指数较低,迫使国内光伏生产企业面临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的局势。

  最近一段时期,面对光伏产业暗淡的市场形势,国务院先后多次表示,要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然而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确实给欧美“双反”调查提供了“口实”, 如果政府不采取“急救”措施,中国光伏产业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我们不能着眼于短期利益,而是要看产业长远发展。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产业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不是换一个市场就能解决,更不是补足资金可以解决的。政府和企业还是应该在危机过后,长远地看待行业发展。因此,对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无论是从产业发展、抢占新能源市场,还是调整中国经济结构都至关重要。

  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的市场都在国外,国内的应用仍十分有限。长远来看,中国再不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必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可见,中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扩大国内太阳能的利用技能解决能源危机,也能带来光伏产业的新春。

  可喜的是继2012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双反之后,欧盟也开始对我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中国政府于今年1月1日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即将“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的目标提高到21GW,比先前的规划上调了66.7%。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受政策导向很严重,这也是导致光伏产业投资失衡,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为推动光伏产业的市场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确保合法电站的并网及运行发电。要综合考虑光伏电站、电网公司和发电端的利益,对于电网、调峰电源的建设和光伏发电进行一定的补贴,鼓励光伏电站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因此这是一个亟待落实的问题;二是打开大型投资基金进入光伏市场的大门。降低商业银行进入光伏发电市场的门槛,对光伏产业进行利息补贴,引导资本进入;三是考虑退税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根据美国法案,光伏发电投资额的30%可获政府现金补助。为此,大量资本涌入住宅光伏和公共事业光伏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促成了美国光伏市场的良好发展。中国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美国的成熟模式,通过退税政策吸引优质投资者进入光伏市场。

  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我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板的世界生产工厂,随着整个行业的爆炸式增长,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我国培养太阳能光伏人才的机构却非常少,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这一现状已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未来我国光伏应用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其长期发展前景被看好,这是因为: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近几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极寒和高温天气,让人们不得不把目光重新聚焦在低碳、环保上,低碳经济得到各国大力扶持。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廉价,显示出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呈现成本下降的良好态势。从中长期来看太阳能行业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整个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仍然乐观。

  据报道,2011年中国太阳电池产量达到1298.39万千瓦,占世界总产量的34.9%,是世界光伏产量最大的国家,但中国约有96%的光伏产品的市场依赖于国际,国内市场容量较小,只占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不到1%,但未来有望加快增长。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GW,到2050年力争达到600GW。预计,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装机将占全国电力装机的25%,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将占到5%~10%。如此巨大的市场说明这个行业肯定有光明的前景。

  近些年来,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国内外光伏产业生产、管理、研发、技术工艺、营销、设备安装和维护等各类、各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一线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将需要数十万各类、各层次技术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是“两头在外”,即生产在国内,但是原材料、设备在外,核心技术和市场在外的一个畸形发展状态。这里所说的核心技术就是指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纯度多晶硅提纯技术,这种技术一直控制在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控制了整个产业的上游产业链,我国大多数太阳能光伏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工作,高耗能,高污染,利润低。而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游企业攫取了整个链条的大部分利润。我们要摆脱这种处境就需要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加大技术研发和科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降低整条产业链的成本,提高竞争力,这些工作的完成必须要靠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完成。因而,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的短缺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瓶颈。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它综合运用电子、电气、机械、材料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综合性较强,专业性突出,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对于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来说,该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却相对滞后。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专门为该行业发展设立的人才培养部门和机构都比较少。目前,国外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一种是高校及实验室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企业自主培养模式。在高校及实验室培养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部分著名大学都建有新能源学院或新能源实验室,用于培养风能、太阳能科技人才,如美国的能源部每年都会专项拨款大量资金用以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些年这一资金数额已经达到上亿美元,足见其对新能源领域的重视。再比如丹麦技术大学设立了新能源学院,专业涉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著名大学设立了太阳能相关专业,如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光伏工程专业、瑞典达拉纳大学的太阳能工程专业等。而企业自主培养模式中,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实力以及技术和资金支持才能实现人才的自主培养。国外有很多企业具备这种实力,完全能够实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人才的自主培养。如美国的SolarCity,它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太阳能系统的提供商,该企业的资产总计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美元,因而具备了自主培养人才的实力。这对于培养太阳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推动当地太阳能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内来说,太阳能相关专业的教育相较于国外,无论是从资金、技术和实力上讲都更加逊色。国内培养太阳能相关专业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随着科研项目来培养人才的方式,也就是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完成受资助项目的过程中顺带着进行了人才培养工作,这种方式具有一定随意性,周期长,培养太阳能领域的人才数量也较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企业自主培养专业人才,这种方式在一些大型企业都有所体现,这些企业从海外招募专业顶尖人才,构建本企业的科研团队,进行自主创新,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如保定的天威集团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所急需的人才问题的。

  应该说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要通过高等教育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在最新的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专业代码参考目录中还没有找到太阳能相关专业的专业代码,可见从专业设置的角度还没有给予该专业足够的重视。国内第一个设立太阳能光伏学院的是南昌大学于2008年10月6日创立的,该学院的建立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昌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少数高校成立了太阳能光伏学院,主要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研究型人才,教育部在上海交通大学有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在合肥工业大学有太阳能光伏研究中心,东南大学正在组建硅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另外河北工程大学、沈阳工程学院[1]、淮海工学院[2]等十几所大学创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够进行太阳能领域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新余高等专科学校[4]开办了太阳能工程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培养太阳能专业人才。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太阳能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国内太阳能光伏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虽然国内从2008年以后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办了光伏类专业,但很多都是在物理、材料、电气等专业下设立的光伏方向,专门的独立的培养太阳能专业的机构屈指可数。这一方面来说是国家的教育管理部门对太阳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另外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高等学校还处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中没有走出来,没有主动进行市场调查,调整自己的专业结构,适应市场的需要。一方面,高等学校花费大量资源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市场却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市场上急需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却培养不出来。任其发展下去,我们的高等教育将走入岌岌可危的边缘。

  已经开办太阳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院校在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都不够成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师资队伍极其匮乏,能够担任这一专业教学的老师非常有限,好多学校都是从外边的科研机构请一些专业人士担任教学工作,或者是从一些行业中比较有名气的企业中请技术人才担任教学工作,师资队伍不稳定。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处在起步阶段。

  高端核心技术的人才的培养工作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行业发展的瓶颈,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人才瓶颈问题不解决,将极大地制约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还没有哪个机构能够培养出能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专门人才。

  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工作能够快速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许多留学海外的留学生,做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回国的意愿,只要我们加大政策引导,提供优厚的待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高端人才是愿意回国创业的,有了这些高端人才的加入,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有质的进步。这些海外留学生很多都有很高的创业和工作热情,应该尽力给他们提供优厚的物质、精神条件,使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和聪明才智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职、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资源,满足企业对高端研发人才的需求和对一线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外,与行业发展相关的法律、商务谈判、营销、管理类人才也应当纳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来,可以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双学位的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积极推动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样人才培养才不会与实践脱钩。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产学研脱钩的现象,企业自己经营自己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闷着头搞自己的科研,使得很多科研成果不能应用于实践,企业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应该认识到要想生存,必须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方面要加大本企业内部的科研投入,重视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高校的人才之长,补自己的人才之短。高等院校也要改变办学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结合,调整专业结构,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鼓励相近专业的老师和有潜力的老师转行到太阳能行业中来,开展太阳能或新能源领域的研究,鼓励这些优秀的师资深入企业,在实践中锻炼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融合,这也是一些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教育体制,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磨练,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专业知识才能够不脱离实际,培养的学生才能更适应市场需求。

  企业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短视行为,而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作,这与企业的经营行为相互冲突。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脱离技术创新的经营行为终归要被市场淘汰,而任何的技术创新都以人才为依托,所以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能只使用不培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考核机制,为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使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1]郭瑞,王胜辉,高微,王帅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刘学东,邵理堂,孟春站,宋祥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方向)人才培养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0,8.

  [3]周雷,孙云龙,刘伟.光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10.

  [4]廖卫兵,罗双根,孔青荣,熊明辉.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 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关于太阳能光伏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

  课题项目:本文是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立项项目《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RS-2012-3033。

  岑玢(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统计学的研究工作,石家庄经济学院教师,讲师,2012年6月受资助承担了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本文就是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自2011年10月中旬以来,先是美国“双反”,再是欧盟跟进,最后连与我国光伏产品贸易额只有16亿元的印度也跟着加入了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大军。在美、欧、印三方围堵下,我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

  2011年10月19日,德国光伏巨头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联合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相继予以立案调查。2011年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政策程序,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决后,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将跟进。2012年3月和5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4.73%的反补贴税;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高达31.14%~249.96%的反倾销税。2012年10月10日和11月7日,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作出终裁,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同年12月初,美国商务部宣布,自2012年12月7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征收双反关税,预计为期五年。

  2012年7月24日,SolarWorld公司又向欧盟正式提交申诉请求,称中国光伏企业接受非法补贴和从事倾销。同年9月6日和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分别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2012年11月23日,印度反倾销局对外宣布,其根据印度太阳能生产商协会申请,决定对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根据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接近57%,美国市场接近15%,亚洲市场约占21%。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非常依赖于欧美市场,因此当它们陆续发起“双反”时,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沉重打击。

  1、出口额急剧下滑。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双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光伏企业价格优势不再,出口额急剧下滑。2012年12月11日,在第二届Intersolar China国际研讨会上,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王勃华预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美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

  2、整个行业全面亏损。我国的光伏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利润微薄。按照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平均安装成本2.5~3美元/瓦计算,我国光伏组件的制造增值仅为0.2~0.3美元。如果欧美征收超过30%的双反关税,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无立足之地。而出口的下滑又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进而导致大量光伏产品的积压,最终令一部分小企业最先“信心动摇”开始降价甩库存。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贸易商形成买涨不买落的心态,进而迫使更多的厂家加入抛售光伏产品。最后,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整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3、行业洗牌加速。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而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的无序增长,造成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市场失衡。而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加剧了行业的危机,出口的下滑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据我国太阳能协会的初步统计,到2012年12月为止,全行业已经有7成企业停产。可以预测,接下来那些没有盈利能力、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的洗牌将加速。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在频繁遭遇海外“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1、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欧洲是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57%销往欧洲市场。因此,一旦欧盟支持SolarWorld的“双反”要求,价值200亿美元的中国光伏产品将蒙受损失,我国光伏企业必将出现大规模倒闭潮。同时,欧盟内部反对SolarWorld“双反”要求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欧洲的可负担太阳能联盟即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立场表示支持。该协会称,如果欧盟委员会正式开展调查,位于欧洲境内的24万个太阳能相关就业岗位将受到威胁。2012年9月1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举行的新闻会上亦表示,尽管欧盟委员会已经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但她仍然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中欧光伏贸易争端。默克尔说:“我们希望对话,而且我们也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谈过此事,这不仅是德国的愿望,也是欧盟委员会的愿望。”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政治磋商,解决中欧贸易问题,维护大局。

  2、光伏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对于光伏业这个新兴产业来说,核心技术上的自以及对市场的自主把控,才是维持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产业实现有序发展的前提。因此,面对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要走出困境,就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同时,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也有利于企业重点解决产业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摊薄应用企业的产品成本。例如,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应用在光伏组件上的关键封装材料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商所采用的背板95%以上依靠进口且价格很高。杭州联合新材科技股份公司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氟合晶型太阳能电池背板,不仅为寒冬中的光伏组件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自己赢得了市场。2011年该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元。而在2012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销售额已超过8,000万元,预计2012年全年将突破2亿元。

  3、加快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金太阳示范工程是我国一直以来对光伏产业进行补贴的一个项目。在光伏产业遭遇“双反”调查的背景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金太阳示范工程的支持力度,通过鼓励工业园区的一些企业自发自用,鼓励教育卫生系统扩大光伏的应用,鼓励部分市县乃至省一级大规模地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等措施来扩大国内光伏应用的规模,帮助光伏企业加快拓展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国际新兴市场,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当前,包括日本、澳洲、泰国、印度,以及南美、非洲和一些欧洲小国在内的光伏市场正在兴起。比如,日本在2011年福岛核电危机爆发之后,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备为推崇。日本政府给予光伏上网补贴电价为每度电42日元,几乎是德国目前水平的两倍,也远高于目前日本工业企业购买电力的价格。日本此轮激励政策,总的装机量将有望增加3.2吉瓦,这意味着全球光伏业新增96亿美元的市场容量。对于这些新兴市场,我国光伏企业要抓住机遇,进行积极开发。

  [1]张艳.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双反致我国光伏对美出口减八成[N].京华时报,2012.12.12.

  1.全球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产量来看,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 GW、2.8 GW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从安装量来看,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达37GW,其中:中国11.3GW、日本6.9GW、美国4.8GW、德国3.3GW、希腊1.04GW、意大利1.1-1.4GW、英国1-1.2GW、罗马尼亚1.1GW、法国613MW。

  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将达到43GW,其中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有望超过28GW。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行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安装量来看,国家能源局了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根据其统计,201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92GW(与上述数据比较有所差距,主要是以前年度开工在2013年度完工部分),其中:光伏电站12.12 GW,分布式光伏0.8 GW。这一数字是去年数据的几近3倍(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4.5GW)。至此,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 GW,其中光伏电站16.32 GW,分布式光伏3.10 GW,2013年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度。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3年底,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分别达到4.32 GW、3.10 GW和2.57 GW,三省(区)之和超过全国光伏电站总量的60%。分布式光伏项目则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并网容量分别达到0.16 GW、0.11 GW和0.07 GW。

  国家能源局于年初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自2014年起,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2014年光伏装机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 GW,其中分布式8 GW,光伏电站6 GW。各地的指标分配为,浙江、江苏、山东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均为1.2 GW,并列全国首位,其中分布式光伏规模均为1 GW。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光伏安装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有实质性发展;二是总体安装量完成年度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各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热点转移,开始向英国、中东欧等国家转移,总体将保持稳定;北美市场预计将延续近二年良好发展态势;日本市场将在后续二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全球总体安装量将可达到50GW。

  1.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自国务院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各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稳定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14年初,人民银行、银监会均明确提出促进银行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4年度国家工信部开始对光伏行业客户按《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名单制管理。

  2.行业。如前所述,光伏行业目前进入弱增长周期阶段,国际市场相对稳定,我国市场近二年快速增长。但前几年闲置产能有快速释放趋势,预计,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将在2015年后逐步显现,进而步入“行业波动期”(但不会如2012年的行业动荡期那么激烈),光伏行业从而进入“弱者被兼并重组,强者进一步集中产能且稳步发展”阶段。

  3.外部市场。在经历了美国二次“双反”和欧盟的“价格承诺”后,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且光伏应用市场从传统欧美市场开始向其他新兴市场转移,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南亚国家等市场发展较快。但上述国家(加上日本)均传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消息,以及目前美国出台的“二次双反”,为我国光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4、国内市场。如“政策”所述,内外政策均对光伏行业给予积极支持的政策,但在快速发展中,2014年国内市场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宏观来看,光伏行业进入弱增长周期,但产能过剩(行业又进入又一轮扩产周期)、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由过度依赖欧洲转为过度依赖国内、并网难、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等问题仍需在后续较长时间逐渐消化。从微观来看,光伏生产企业虽然市场、盈利、资金等压力有所缓解,但还远没到实质性好转阶段。

  5.技术。国内企业虽已掌握光伏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但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使原有投资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目前进入平台期。但应注意:光伏行业从第一代的晶硅电池技术,到第二代的薄膜电池技术,再到将来的高效聚光、光热电池等第三代技术,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伏企业均投资于第一代技术,但第二、第三代技术如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第三代技术,则我国光伏企业投资和生存状态将面临较大问题;另外,我国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灾难”是否会来袭,尚需观察。但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应从生产向研发转变,从制造向创造转变。如果没有创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光伏产品必将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国内的光伏产业就没有出路。

  在过去一年中,低迷不振的光伏产业,被冠以“寒冬、暗夜、低谷”等字眼。就在光伏产业头上“朝阳行业”光环逐步褪色时,欧美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调查,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光伏产业前景的担忧。

  “这次反倾销调查是国内光伏制造业的成本下降速度远高于国外同行业者的预期,加之欧洲光伏支持政策缩紧,造成国内外同行业企业竞争加剧引起的。而且,由于国内光伏产业近几年多了不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一些企业在技术竞争方面不具备优势,低价竞销成为其常规战略,这容易给国外提起反倾销以口实,也是国外提起反倾销的一个诱因。”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储能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雷说,“如果此次反倾销调查成立,必定会使一些规模小、实力不强、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破产倒闭,而技术实力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则要做好战略整合

  与此前美国对华“双反”调查不同,由于欧洲是中国光伏组件的最大出口地,去年中国光伏产品有60%输往欧洲,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意义非比寻常。甚至有人预测称,如果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六成左右的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反省自身,欧盟对我国光伏组件实施反倾销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创新能力的不足。

  “总的来说,由于技术水平的原因,我国企业在大宗成套光伏设备制造等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和竞争力,这是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障碍,必须引起重视。当我国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下降后,未来全球光伏企业比的就是核心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李雷说。

  9月10日,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检索发现,目前,我国与光伏有关的3种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达60%,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达26.66%,而发明专利申请占比仅为13.33%。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在专利申请量上我国光伏企业占据优势,但硬实力却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能源的快速发展,太阳能在能源时代的改革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目前采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有着较高的成本,不能将常规能源发电等全面代替。因此,重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选材、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严格控制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等方面工作是提高太阳能使用寿命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全方位的统计、研究相关实验数据,能够促进太阳能能源得到快速发展。

  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相关组合、可靠来全面确定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均是在户外将光伏组件直接使用,户外环境常常处于较为恶劣的状态下,对光伏组件产品使用周期产生影响有着较多的原因。因此,光伏组件产品原材料的耐候功能以及材料与材料是否处于匹配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光伏组件产品的使用寿命不单单是确保在户外运行时有着完整的功能,还应该确保光伏组件处于户外运行时功率衰退的情况能够符合相关标准[1]。满足以上的要求,便能够从根本上确保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的使用周期。

  光伏组件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具好坏、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光伏组件产品设备具体是在测试、装框、层压等工作中全面运行,组件生产产品的质量会直接受到设备先进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2]。例如,光伏组件处于层压工作中,选择层压设备的工作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温度不均匀性处于≤±2℃的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处于≤±1℃范围内,方可给光伏组件的产品质量与无气泡提供保障。

  光伏组件在实际生产时应该将相关操作规程、检验标准、生产计划表、生产图纸、作业指导书等作为主要参照标准,能够将产品质量标准与生产要求全面反映。光伏组件在实际的生产中应该根据相关作业规程作为主要标准,给生产进度与产品质量提供保障。比如,光伏组件在实际焊接操作时,倘若操作人员没有根据工艺标准进行操作,那么电池片在完成焊接后则会出现脱焊、虚焊等缺陷,对光伏组件的使用周期与电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光伏组件应该确保工作环境的洁净度、湿度、温度等处于良好的状态内,给组件产品高品质、高质量提供保障。由于光伏组件在实际生产时,会出现人体污染的情况,因此,每次进行操作时应该防止工作人员裸手对原材料或者电池片进行接触,确保材料处于洁净的状态。因为原材料中的背板、EVA、电池片等对储存环境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应该在密封、避光、恒温、恒湿等环境中放置,包装打开后尽量在规定日期内全部使用。

  光伏组件产品生产管理工作中对操作人员进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生产光伏组件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操作人员来实现,产品质量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操作人员能力、人员素质等影响。因此,企业在操作人员工作前应该做好入职培训的工作,同时将质量教育与培训工艺技术等工作进行完善。确保操作人员对工作内容理解的过程中,还能够有着产品质量控制的认识,确保产品质量的严肃性与重要性得到全方位的认识,防止操作人员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因为没有充分认识指标的重要性,造成产品质量出现较大缺陷的情况。

  由于太阳能光伏组件在相关行业内有着较为繁多的认证方式,为了确保能够与不同国家市场需求互相符合,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认证方式,才可以达到不同国家市场的需求。不同类型的认证方式均有着不同方面的关键点。例如,光伏组件产品在欧洲进行TUV认证工作时,具体是对光伏组件产品的耐候性、结构性进行全面考核。在美国UL认证工作中,主要是重视检查组件的安全使用功能。因此,不同市场需求对光伏组件进行认证时,则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检验产品以及工厂审核,确保能够让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找到缺陷并持续改进。企业应该根据产品出现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产品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质量的能力得到提高,加大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的把控力度,确保符合认证标准要求。

  因为太阳能光伏组件自身的基本特征,造成检验员不能直接通过对组件外观的检查,来确定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常常是在光伏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不同方面的性能缺陷,因此,通过严酷环境的模拟对光伏组件产品性能进行试验是非常重要的,相关实验使光伏产品可靠的质量得到有效验证。在进行设计生产工作时尤其要重视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匹配性是否满足要求。要想确保产品质量在完成设计、生产过程中有着最佳的质量控制,应该通过较多次的实验将新型的工艺方法以及组成材料进行确定,确保生产成本得到降低[3]。对太阳能光伏组件进行相关测试实验,主要是通过认可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型号以及鉴定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设计作为测试实验标准,通过分析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将产品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完善,确保新工艺与新技术得到深入开发,确保光伏组件中可靠的质量与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光伏组件产品质量的好坏对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确保光伏产品有着良好的质量,则应该通过操作人员较高的素质、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生产工艺成熟性、生产环境标准性、原材料的高品质等方面来实现,同时采用不同的实验方式对光伏组件加工工艺进行提高以及改进,使技术含量有效提高,确保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得到良好控制。

  [1]郑军.光伏组件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新技术新工艺,2010,4(03):369-370.

  光伏产业链是依据光伏效应利用太阳能直接发电,以硅料、铸锭、硅片生产制造为上游,以电池片、组件封装生产环节为中游,以应用系统开发为下游的金字塔结构产业。光伏企业数量依各环节大幅增加,进入门槛越低,利润也逐级递减。

  在国际市场和产业政策倾斜的双重鼓励下,我国光伏产业在近年来成为了多地政府与企业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企业为抢占先机,进行了式的盲目投资与扩张,但低利润回报、低竞争成本的规模效应之战使整个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困境。经历了产品价格波动与欧盟的“双反”,光伏企业普遍盈利不佳、负债高企。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安装与售后服务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是隐藏在产能过剩背后的深层次诱因,过度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技术空心化。

  光伏产业在高峰与低谷之间的跌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各地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频频出台,《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颁布,表明了政府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发展秩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加大无形资产的专项投资是实现光伏产业快速调整,促进行业良性发展的一条新路径。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按无形资产的形成方式,可将无形资产分为技术型无形资产、权利型无形资产、资源型无形资产三类(于玉林,2005)。

  无形资产因其较强的异质性和垄断性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高额回报,是企业专用性资产的集中表现。王建德(2008)认为,企业是不同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企业前期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成了企业异质性的来源。李青原、王永海(2006)将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资产专用性联系起来,指出资产专用性会提高其他企业的进入壁垒,当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时,企业与市场对专用性资产的需求会有所增加。无形资产已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刘海生,2008)。

  无形资产的专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将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的影响纳入考量范围,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策略(叶建木、黄莺,2007)。企业在无形资产的投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市场风险,还承受着研发压力,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承担着相对更高的研发风险,一旦研发失败,资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重新配置必然要发生转换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企业提高对专用性资产的利用率,能有效减少企业盲目的投机主义行为。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益于欧洲市场的经济拉动和我国政策的扶持。大部分传统制造业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主业受创。在光伏产业优惠政策的鼓励下,中国光伏企业自2008年起数量激增,企业数量在3年内实现5倍的增长速度。在2008年至2010年间超过80%的新增公司为传统制造业公司。

  受全球产品价格波动与欧盟“双反”的影响,光伏企业的平均利润在2012年跌至历史低谷,仅我国十大光伏巨头负债就达到了1110亿元,整个行业陷入了低迷状态。行业的震荡和巨大的研发压力使得80%的多晶硅企业被迫停产。至今,包括光电股份、万家乐在内的近12%的上市公司或以出售光伏项目或以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了光伏产业。

  近年来,政府频频出台政策,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但光伏制造业的亏损状况并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光伏产业应如何快速调整,实现良性、持续的发展仍是一大难题。

  新能源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表明,至2020年我国将实现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我国的光伏市场潜能巨大,我国现阶段的光伏产业并非是达到饱和,而应当是适时转型升级,实现技术和产能有效积累,转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光伏产业有着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而在产业中上游的多晶硅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由日本、美国、德国垄断,这些国家掌握了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创新资本。就上游环节而言,制造工艺与技术专利也日新月异,随着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的崛起,多晶硅的生产技术已非主流,我国光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落后,缺少核心竞争能力。

  为实现技术优势,光伏企业的研发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13年无形资产平均增长速度为32.8%。研发项目一旦研发成功,研发支出便能成为公司与对手竞争时的一项前瞻性指标。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光伏企业肩负着更沉重的研发压力。无形资产支撑着企业的后续发展,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增加无形资产的投资,对打破光伏企业困境、促进产业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按照委托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投资决策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是其表现之一。当薪酬契约失效时,容易诱发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产生(辛清泉、林斌和王彦超,2007)。

  传统制造企业向光伏产业的转型,推动了国内的光伏热潮,可大量投机性的新增产能,为市场带来的却是较低劣的产品与不完善的售后服务,长期的过度投资引发了产能过剩。尚未建立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大量投机性资本涌入光伏产业提供了可能。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从传统制造行业向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多数企业必然要承担着沉重的研发压力,事实也证明这些公司并没能如愿实现转型,光伏生产线维持着较低产能,加上光伏产品持续受累于国内外行业环境的影响,光伏产品的售价和成本持续倒挂,导致日常经营亏损,多数企业最终被迫退出光伏行业。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光伏产业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高潮与低谷的切换,产能过剩在短时间内仍将阻挠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产业的跌宕起伏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了警示与提醒――要重视无形资产在产业良性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加无形资产的投资既能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以其资产专用性减少投机性产能的盲目增加。

  光伏行业若要走出低迷期,政策必定要不断加码,首先就要从企业整顿着手,建立起市场准入机制,在产业规模增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存量的深度整合。《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文件中所新规定的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光电转换率,大幅提高了原先的行业标准,并对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作出了明确要求,对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项目严格把控。

  设定研发支出的费用标准,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入能有效控制企业盲目式的投机主义行为,企业为了最大化利用包括专利技术在内的无形资产,会倾向于降低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减少纯粹的机会主义行为,缓解投机性产能的无效增加。另一方面,增加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有助于激励企业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那些在光伏热潮中盲目激进的光伏企业陷入了经营不善、负债高企的窘境,80%的多晶硅制造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资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重新配置必然要发生成本,行业的资产专用性越高,资产的转换成本越高,清算价值越低,在行业内推进兼并重组能减少无形资产等专用性资产的损失。

  《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对光伏企业的生产标准和研发支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能加速行业内不良企业的自然淘汰。在大部分中小光伏企业退出市场的同时,推进光伏行业的兼并重整,促进业内整顿,优化配置行业资源,使拥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受益。

  市场准入机制的建立将使光伏行业的产能规模受到严控,而兼并重组能推进中小企业无效产能的加速退出。无形资产作为光伏产业良性发展的新支柱,对把控光伏企业的制造标准、推进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光伏产业的去产能化将产生实质性影响。

  [2]王建德.资产专用性、沉没投资与治理结构分析――基于交易成本与企业能力的观点[J].山东大学学报,2008(2):75―80

  [3]李青原,王永海.资产专用性与公司资本结构――来自中国制造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7):66―71

  [4]刘海生.嵌入无形资产的会计恒等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9):61―68

  [5]叶建木,黄莺.沉淀成本与投资决策分析[J].财会月刊,2007(7):34―35

  光伏农业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1]。光伏农业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了农村加快转型[2]。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光伏农业大体上主要有光伏养殖、光伏种植和光伏应用3类。光伏养殖的应用方式主要是太阳能光伏养殖场,它是传统养殖事业的一种变革和与时俱进,将光伏技术引进,在闲置的养殖场屋顶铺设光伏电站,为其养殖生产提供绿色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无污染。光伏种植的应用方式主要是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光伏大棚),又称农光互补。光伏种植是完全通过能源自给,带动绿色农业发展,实现真正的低碳、绿色和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光伏应用在很多方面:主要有太阳能杀虫灯,农用太阳能照明灯,光伏节水农业,监控系统,光伏污水净化系统等。

  河北省国土面积为18.8万km2,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范围为2 400~3 077h,全省范围都属于日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利用太阳能、开发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河北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与基石。光伏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模式,它将光伏电站与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光伏农业,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塑造低碳、绿色环保型农业[3]。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具有很强的优势,且前景广阔。

  2.1 光伏技术优势明显 实现光伏技术与农业的有效结合,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成熟的光伏技术的支撑单位或部门。总部设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中国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国光伏产品生产规模最大和技术最成熟的公司,可以为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如该公司近几年在河北、广西、江苏、广东、云南等地累计共有10个光伏农业项目,总装机容量257.6MW,占到了英利所有储备电站项目的近20%。其中,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建设山地光伏电站,在保定市定州铺设平地光伏电站等。因此,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2.2 光伏农业资源丰富 河北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其中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74.92万hm2[4]。河北省每个地区都有适合种植的作物,适宜耕种的农作物的种类繁多,农业资源很丰富,且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如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邯郸和邢台等地区的各个县都是作物高产区。河北省集中生产全国粮油,耕种面积超过600万hm2,在全国位居第4位。因此,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

  2.3 项目开发初具雏形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光伏农业项目都在筹建当中,部分项目竣工并在整合试验期,其余项目仍在准备期。英利集团非常重视现代农业开发与发展,积极探索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项目,其旗下的秋收农业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光伏农业开发的公司。2009年7月22日,英利“国香养猪场”在河北省定州市落地。2014年英利光伏农业一体化30MW并网发电项目落户河北安国市,将光伏农业与安国中草药项目相结合。除此之外,河北省其他光伏农业也处于建设高涨期,初具雏形,如2015年3月12日山东德州皇明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在邱县投资2.9亿元建设集光伏发电、大棚种植、休闲观光与一体新能源光伏大棚。因此,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在项目开发方面已初具规模,为今后光伏农业的快速发展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河北省光伏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项目开发与设备还不是很完善。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一直都是光伏产业的领头羊,本文主要以保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近几年在河北省发展光伏农业现状为例加以阐述。

  2009年7月22日,由英利在在河北省定州市建立国香养猪场,这种新型养殖方式既能完成传统的养殖,又能在房顶发电节约地面面积,提供清洁能源解决猪舍的用电与用水,如使用地源热泵或加温和散热设备为猪提供更舒适的生长环境,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获取政府补贴与一定的收益。总计在养殖场闲置屋顶安装了46 569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容量为10MW,目前已正式并网发电,年可发电1 200万kWh,在20a经营期内,该设备累计发电量约2.4亿kWh,可节约燃煤约8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万t,总减排效益达8 715万元[5],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农业。

  2014年英利光伏农业一体化30MW并网发电项目落户河北安国,将光伏农业与安国中草药相结合,在农业生产方式上这是一个创新,带动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即使中草药收益不可观,每年通过屋顶光伏发电,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获取一部分固定收益,并且国家对光伏发电补贴政策,1kWh电可补贴0.4元,促进了安国地区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玻璃屋(光伏温室大棚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3MW,年发电量331万kWh,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 390.4t,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 415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8.9t,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12.7t[6]。棚顶发的电除可为生态农业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通风、采暖、滴灌(如太阳能光伏节水农业的应用)、照明(如太阳能杀虫灯的使用)、农药喷洒以及棚内环境各项指标监测等农用需求之外,剩余电量可并入国家电网。实现了真正的绿色环保和低碳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7]。

  除此之外,近2a来河北省在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方面作了充足准备,从2014年17个备案光伏项目到2015年123个光伏发电项目,以2015年为基期在数量上增长86.18%,2014年只有1个光伏农业项目,项目申报规模为4万kW,到2015年增长到17个,项目申报规模总数达64万kW。

  河北省光伏农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完善,改善漏洞与不足。如政策、技术集成创新、光伏农业发展理论支持、光伏领域与农业领域的如何融合的问题、光伏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问题以及光伏农业企业经营模式问题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

  4.1 理论界定标准不明确 目前光伏农业存在着界定标准问题,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国家非常支持光伏+农业的项目,但是光伏农业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标准,也没有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光伏农业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只能享受光伏发电站和相应的农业政策,这不利于光伏农业项目的推广。

  4.2 光伏农业板块模式不成熟 河北省农业开发资源尽管很丰富,但是将光伏与农业相结合是一种全新模式,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探索之中,而且受河北省地域面积较为宽广的影响,农业涉及的内容广泛,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植什么品种的作物能达到效益最大化是特别重要的问题。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将农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反复实践。将光伏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光伏产业提供的是技术,而农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搞好种植与运营是光伏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4.3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对于光伏农业项目的认知程度低,没有与光伏农业相匹配的业务流程,光伏农业项目审批过程不够顺畅;电网并网接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在部分地区存在附加条件,对于规模小的光伏农业项目会降低项目收益,甚至导致项目没有投资价值,需要电网公司给与技术支持;光伏农业项目中的一些技术问题遇到瓶颈,如不同地区光伏板的透光率大小不相同,计算复杂耗时,延缓了项目的开发进程。

  4.4 光伏发电不够稳定 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在光伏农业起始阶段出现了发电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并网对电网造成了影响,国家为此付出了额外的成本。由于天气状况、日照长度与强度以及不同的光伏板所安装的位置不一样、受光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的电量会出现不规律,不稳定的状况,因此光伏电站输出功率不稳定,并入电网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损害[8]。

  5.1 完善配套政策法规 国家虽然大力支持发展光伏产业,但是“光伏农业”这一说法还没有在目前国家的正式文件中提到,现在急需的是理论支持与市场发展的步伐相协调。光伏农业的投资额较大,成本回收周期较长,需要国家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将光伏农业正式写进国家相关光伏政策,制定一套属于光伏农业的优惠政策与法规,使光伏企业在发展光伏农业同时能够享受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与补贴。

  5.2 解决农业板块模式 光伏与农业相结合,需要做到光伏技术模块与农业模块相协调,平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河北省依托英利集团在光伏技术方面提供先进技术指导,解决了光伏技术模块问题,目前主要是加强农业模块的探索与实践,在作物品种的选择问题上要整体规划,选准品种,稳步推进[9]。不同地区选取作物品种在效益最大化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河北省作物独具的特色。除此之外,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地域应充分利用空间,发电板下边以及板与板的间隙可以种植花生或马齿菜等,根据当地适宜种植的品种去选择种植。

  5.3 制定相应扶持措施 光伏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变革与创新,迈出历史的第一步必然会遇到好多阻碍与困难,同时,由于光伏农业前期投资很大,成本收回周期也特别长,并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单独负担的,单凭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要地方政府出台一些扶持光伏农业发展的措施,如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采取一定的经济、行政措施加以推动。建议地方政府成立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光伏农业的推广与实施,同时协调多部门进行配合与协助,在物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5.4 稳步提高发电质量 不仅要做到有电剩余,将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还需要提高发电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向电网公司寻求技术支持,确保光伏农业项目余电直接稳定地并入国家电网,不产生其他副作用。减少不合格电量对国家电网的伤害,不论天气、气温如何变化,做到电量稳定、可靠,让老百姓放心用电。

  [1]徐少明,吴辉,邱成军.光伏农业环境检测与调控关键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8):316-319.

  [2]刘文科.迅速发展的光伏农业[J].中国农村科技,2014(08):54-55.

  [3]河北省统计局.河北农村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飞.光伏农业或为缓解江西省光伏困局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双赢路径[J].决策咨询,2013(2):53,56.

  [7]阮晓东.光伏农业:绿色新路[J].新经济导刊,2014(03):30-33.

  [8]杜容熠.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农业温室补光系统中直流电的直接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34-236,239.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日本核泄露危机,世界各国都对核电的发展更谨慎,从而对新能源及清洁能源的追求都大加强,这无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但伴随着这一两年硅等原材料的大幅瀑跌及各国对光伏政策的从严,光伏企业可谓是正处于严冬。我国光伏企业大量靠出口,更加重了我国的光伏企业的困境。

  对中国各地区的光伏产业来讲,可谓海外市场不稳定,国内市场不确定,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方面也在短期内难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各大豪强企业在规模、技术、资本等竞争力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唯有依靠控制或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得以维持或提高经营利润。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各省市地区加强光伏供应链条上的各企业的合作,在当前全球光伏市场风云突变的局面下,科学进行光伏产业供应链整合,成为各省市地区提升光伏产业自身竞争力,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突破方向。

  在国外良好的政策的趋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了一段很好的发展时期,带动了中国大量的光伏企业的发展,使我国已成为光伏生产应用大国。但随着今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和对中国光伏组件的限制,以及各国对光伏补贴政策的调整。我国大量光伏企业在国外市场都处于低迷的状态,造成我国多晶硅产能过剩,小企业无法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光伏企业洗牌在即,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中,中国在中下游的优势强于上游。竞争日趋激烈,光伏产业面临整合,由于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趋势加快,规模较小的企业将被购并或倒闭,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将面临过度供给所带来的毛利压力。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光伏企业产业链面临局部调整。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等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随着业内厂商对上游利润的逐渐摊薄预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中下游。上游厂商和风险投资将会加大诸如太阳能电池片与应用系统等中下游环节的资本投入,产业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我国光伏企业已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全球光伏产品的主要生产国。目前国内已形成包括多晶硅制造、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以及系统应用的产业链,并表成以此为核心的完整供应链。

  过去几年光伏市场过度扩张,整个光伏产业格局呈倒置漏斗形状,光伏产业链上游企业较少且扩张速度较慢,原料供应成产业发展瓶颈。产业链上游为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企业。下游企业扩张较快,原料供应不足导致短期产能过剩。原料价格上涨、供应不稳定是国内光伏企业所必须共同面对的困难。因此,对光伏产业供应链进行管理是各地区发展光伏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国家对能源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何加强供应链通过供应链战略联盟提升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需要恰当的评价指标和合适的评价方法以检验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是否得到提升。已有不少学者开展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但至今,国内外还没有公认较完善的对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对于各地区实施供应链战略联盟以后光伏产业竞争力变化的评价研究尤为不足。本文设计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各地区光伏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供应链中实施战略联盟会对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产生影响,特别是光伏核心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核心企业及整个链条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决定一个产业是否有较强的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四个因素进行分析:一是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二是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主要以国外需求为主)。三是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国内竞争力。四是光伏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除了上述四种因素外机会和政府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对是光伏企业来说,由于受各国政府政策的驱动,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设计了包含上述5个方面的光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供应链战略联盟对光伏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具体的评价过程如下:(1)确定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设计专家调查表,由行业内的专家将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以确定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两个元素之间的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

  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酸雨、光化学烟雾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使得人类不断探索新的低碳经济,而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清洁能源,以其在分布、技术、安全性的极大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但光伏企业的发展模式比较落后,技术含量低,同时受到后补贴时代的影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要正确认识光伏产业的投资风险,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光伏产业制造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00万千瓦左右,1―9月,我国光伏相关企业投资807.9亿元,同比增长35.8%。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在自主研发新技术的道路取得很大成就,高效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率、单晶硅电池平均转换率以及汉能薄膜发电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投资存在很多风险,国内市场的狭隘,欧盟补贴政策的淡化,以及电价、补贴政策等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是由单晶硅或多晶硅为原料生产,而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主要技术路线,目前我国硅片技术仍存在很大的风险。以多晶产业为例,中国国内在多晶硅原料生产技术比较滞后,国内产量供应不足,对国外的依存度高,改良的西门子法是我国进行多晶硅生产采用的主要技术,工艺简单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耗能高,同时,四氯化硅的高排放和高污染问题也是阻碍多晶硅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2015年国家补贴标准中,分布式光伏电补标准为0.42/千瓦时(含税),一类资源区上网电价0.9/千瓦时,二类资源区上网电价0.95/千瓦时,三类资源区上网电价1.0/千瓦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严重依靠政府补贴,但预计2016年光伏发电补贴将有所下调,因此急切需要光伏产业提高生产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同时补贴政策的下调也增加了光伏产业的投资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盟主要国家为节省开支,调整缩减光伏支持政策,2009年初,西班牙的国内太阳能产业补贴规模缩减为500兆瓦,2010年一月,德国屋顶光伏系统和地面光伏系统上网电价下调15%,等等。欧洲光伏补贴政策的淡出,导致光伏产业的后补贴时代来临。对于长期以出口为向导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光伏产业的后补贴时代一方面使国内国内中小型光伏企业因为竞争力薄弱而淘汰,另一方面与国外光伏产业的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PEST即政治(political system)、经济(Economice)、社会(Social)、技术(Technological)的总称,为明确目前企业的状态,分析企业面临的风险,都会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但都会考虑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的因素。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因素是影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政治上,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对太阳能的政策支持已经实施了30年,包括能源部的阳光活动计划、洛杉矶的太阳能利用计划等,2015年9月,奥巴马政府提供1.2亿美元以推动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主要是为了降低太阳能系统成本的新设备和技术,推动新的光伏电池和组件性能,用于将为电力、制冷、烹饪提供太阳能发电的项目。2015年12月,太阳能减税优惠法案延长5年。政府提供金融优惠政务,主要包括太阳能项目的贷款和项目的担保,美国能源部推出为12个发电项目提供总额约为130亿元的“贷款担保项目”。在经济方面,2015年,全国光伏市场迅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超过50GW,同比增长16.3%,累计光伏容量超过230GB。传统市场如日本、美国、欧洲的新增装机容量分别达到9GB、8GB、7.5GB,依然保持强劲发展的势头。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光伏产业在东南亚、拉丁美洲的发展迅速,印度、智利、墨西哥、泰国等装机规模迅速提升。在社会角度上来说,发展新兴清洁能源一直是各国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减少石油燃料的燃烧污染,发展前景开阔。

  (1)完善市场控制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通过挖掘国内强大的市场内需,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启动多元化的太阳能发电市场,一方面实现太阳能市场的就地消化,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加快电网建设,解决发电用电供需不平衡问题。

  (2)企业技术与管理。延长光伏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的产业线,实施好对太阳能电池生产的统筹规划,合理制订硅原料提纯生产企业的产业计划。同时要在多晶硅的大规模合成、四氯化硅氢化、高效提纯、低耗电还原等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持续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借鉴和创新,缩小国内与西方发达国家光伏技术上的差距。

  (3)政府政策扶持。太阳能开发和使用成本较高,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在经济、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积极稳定的推动财政补贴、购电价格、税收优惠等政策,同时加快农村、郊区、山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支持力度,为当地生活提供清洁能源。丰富太阳能的利用形式,积极推广太阳能温室大棚、太阳能光伏发电厂、光电建筑以及清洁能源循环利用等。

  全球光伏产业跳跃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认清我国的光伏产业实际发展水平,积极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并不断创新发展,在政府政策扶持下,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Kaiyun开云官网

Copyright © 2012-2023 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45909号-2